从行为心理学的角度看,自闭症儿童问题行为的主要原因与功能,可以概括为生理性正生理性正强化、生理性负负强化、社会性正强化以及社会性负强化。
简单说来,所谓正强化,就是由于某一行为带来可欲的结果而导致将来行为的维系和增加。而所谓负强化,则是某一行为对不利条件的去除或减少而能导致将来行为的维系和增加。具体到对自闭症儿童问题行为的原因分析,生理性正强化是指许多自闭症儿童有着对感觉信息特殊需要,而他们往往借助于一些貌似古怪的行为来满足自己的这些感觉需要。生理性负强化是指由于自闭症儿童患有某种疾病或有内在痛片而没能得到恰当的诊断和治疗,从而导致患者诉于各种问题行为来减少内在的痛苦。与此有别,社会性正强化指的是这样一种情况:有些自闭症儿童通过直接间接的经验而发现,只要他们做出一些与众不同的行为,他们就能得到他人的关注或自己想要的东西。而在社会性负强化的情况中,有些自闭症儿童通过自己的经历知道,如果他们不喜欢某种环境或做某种事情,只要他们表现出极端的问题行为,就可以达到脱离这一环境或逃避做该事的目的。
在每一种主要原因或功能的名下,可以有各种各样的不同行为表现。下面,就以自我刺激自我伤害性行为为主,再辅以其他一些问题行为如刻板重复和暴力行为等等例子,对生理性正强化、生理性负强化、社会性正强化和社会性负强化的一些具体表现,作些分析。
有些自闭症儿童喜欢不停地在自己的眼前晃动手指或用手指抠自己的眼睛等。究其原因很可能是他们因此而能够得到特殊的视觉信息。因而,这是一种由自我刺激所驱动的行为。另外,自虐性行为在自闭症儿童中应该说是屡见不鲜的问题。其具体表现可以是自闭症儿童用头撞硬物、用嘴咬自己的手和用指甲抓破自己的皮肤等等。自虐性行为的动因和功能可以是因人而异,甚为复杂。在许多自闭症儿童那里,这种自虐性行为的目的,在于得到感官的刺激。而这一欲望的结果可能导致将来同一行为的维系和增加。因而,行为功能的性质属于生理性正强化。
一般说来,每个人都需要各种各样的感官信息,如视觉信息、听觉信息、嗅觉信息、味觉信息、触觉信息和运动感觉等等。心理学家们早就注意到,如果孩子没有得到充分的各种各样的感官信息,那么他们就有可能做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行为,包括自虐性行为来满足自己对感官信息的需要。Carr(1985)的文章列举了一些临床实验的发现。例如,研究者们曾经把患有发展性障碍的病人安排在两个不同的条件之下。
在缺乏刺激的条件下,发展性障碍病人处于一间空空的屋子里。里面除了观察人员之外就什么都没有了。而在相反的条件下,发展性障碍病人所处的屋子充满了玩具和游戏器材,其他条件则完全相同。研究人员发现,在第一种条件下,有些发展性障碍病人经常表现出用头撞墙等自虐性行为;而在第二种条件下,同样的发展性障碍病人的自虐性行为就显示出大为减少的趋势。还有的研究者们推论:如果自闭症儿童自虐性行为的动因在于满足自己对感官信息的需要,那么,如果为他们提供相当程度的感官性的刺激,其自虐性行为的频率和程度应该逐渐下降。当研究者们给一些有自虐性行为的自闭症儿童提供了一些能够增加触觉信息的游戏器材如电子震荡玩具以后,他们发现这些孩子的自虐性行为确实有明显下降。从而,促成而维系自虐性行为的条件是生理性正强化的假说得到了证实。换句话说,自虐性行为所带来的感官性刺激,是这些行为赖以产生和维系的动因和功能。
生理性正强化不仅可以是自闭症儿童自虐性行为的动因,而且还可以是他们其他的问题行为如刻板重复行为的原因。如前所述,有些自闭症儿童喜欢不停地在自己的眼前晃动手指或用手指抠自己的眼睛等。其原因很可能是他们因此而能够得到特殊的视觉信息。研究者们根据这一推测而设法为这些孩子提供具有相同功能的玩具和游戏器材,如让他们看万花筒、带上有特殊颜色的太阳眼镜、或让其玩手提管型彩灯等,结果往往能有效地降低这些孩子的刻板重复行为。
自闭症儿童因其对感觉信息的特殊需要而借助于自虐性行为和刻板重复行为来满足这些需要的假说,在关于自闭症的感觉统合的理论中也得到了佐证。感觉统合的一个基本前提是,人类的高级的功能如情感行为等是以其低级的功能如感觉及其统合为基础的。如果孩子的感觉统合出现了问题,那么,他们很有可能出现各种在较高层次方面的问题包括行为问题。根据感觉统合的理论和相应的评估观察,有许多自闭症儿童的感觉统合系统有失调现象。例如,这些孩子对外部信息或是过分敏感,或是过分迟钝。所以,如果自闭症专业人员能够在自闭症儿童的感觉统合方面进行干预,那么,他们的行为也就会相应得到改善。例如,如果自闭症儿童对触觉信息的处理系统出现了障碍,使得他们得不到应有的触慌信赢.种种其他问题也会由此而生。在嘴巴运动方面,这些孩子会有发音障碍和咽食困难;在身体运动方面,这些孩子会有躯体运动和手指运动的不协调;而在感情行为方面,这些孩子往往会表现出情绪不稳定和撞头咬手等自虐性行为。如果专业人员对这种种问题仅仅是就事论事地治疗,效果往往不够理想。而只有在感觉统合这一更为基本的层面进行干预,才算是纲举目张。
要确定目闭症儿重的问题行为是否得到了生理性正强化,或者说是否在由此带来的各种各样的感官刺激中得到了鼓励,需要有非常细致的观察和富有实验性的分析。例如首先要排除的是,自虐刻板等问题行为的原因并不在于自闭症儿童想要得到他人的关注,也并不是想要摆脱特定的环境和任务等等。而如果这些问题行为在单调枯燥缺乏活动的条件下有所增加的话,那就很有可能是与生理性正强化有关。接下来的一步是要具体分析,维系问题行为的感官刺激到底是什么。例如,有的自闭症儿童喜欢把手指放在嘴里吮吸。由此得到的感官刺激,既可以是手指上的快感,也可以是满足口腔或牙齿对接触手指的需要。只有实验性的分析,才能帮助与自闭症儿童工作的人员了解孩子问题行为背后所隐藏的特定的感官需要。
根据以上分析,如果自闭症儿。童问题行为的目的在于得到感官性的刺激,那其功能属于生理性正强化。与此有别,在许多自闭症儿童那里,种种问题行为的目的,在于以此来减轻与抵制由于本身所有痰病所带来的痛苦与不适。在这种情况下,问题行为的功能,就可以称为生理性负强化。因为这些自闭症儿童是以各种问题行为来减少内在的痛苦,而不县为了得到什么东西或交流什么要求。
这里,仍然可以自闭症儿童的自虐性行为作为例子来说明问题。根据Gedye(1998)的研究分析,自闭症和其他发展性残障儿童的自虐性行为背后,可能有着不同的生理和医学方面的问题。而因为生理医学问题的不同,其自虐性行为的表现也会有所不同。以下,我们介绍一些Gedye讨论过的有典型意义的例子。
有些患有自闭症和发展性残障的儿童会因为局部性的疼痛或不适而自己打自己的某一身体部位。例如,他们会用手打击自己的耳朵或自己的腮帮。有些孩子还会一边自己打自己一边哭叫。究其原因,可能在于这些孩子患有中耳炎或者牙齿毛病而又没有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如果孩子没有表达能力或根本不能说话,则出现这些自虐性或者自伤性行为的可能性就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