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闭症教育康复行业发展状况报告》显示,目前中国自闭症患病率约为1%,自闭症患者已超过1000万,0~14岁的儿童患者达200余万,这也就意味着,如果一个幼儿园有4个班级,每个班级有25个孩子,其中可能就有一个孩子是自闭症患儿。
联合国认为,自闭症谱系障碍人群如果能够得到适当的支持、调节和接纳,他们可以得到公平的机会,而且能够全面、有效地参与社会。
由于社会对自闭症认识不足——如果你百度一下,就可以看到对自闭症的描述充满了污名化:“异常”“狭窄”“固执”……就像认知症人士被描述为“狂躁”“暴力”“记忆丧失”一样。
这也是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将4月2日定为#世界提高自闭症意识日#的原因。要提高社会认知,消除污名和歧视,帮助改善自闭症人士的生活质量,这样他们才能作为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过上充实而有意义的生活。
自闭症的五个早期行为标志,分别是不看少看、不应少应、不指少指、不语少语和不当。这些标志性行为很多时候在2岁前就已经出现。如果宝宝出现了这些行为,特别是同时具有这些行为,我们就应该非常警觉了:
不看或少看,是说目光接触异常。对人,特别是对人的眼部注视较少。脑部扫描也发现,和普通孩子相比,自闭症孩子看到玩具图片时,大脑更活跃,看到人脸图片,甚至是妈妈的脸,都不怎么活跃。
不应或少应,包括两项,一个是你叫宝宝的名字,他没有反应;就是所谓的没有呼名反应。还有一个是,宝宝不能跟别人产生共同注意,也就是说,不能和其他人关注同一个物体或事件。比如,你指着洋娃娃说:“宝宝,看,娃娃。”如果宝宝顺着你的手指,跟你同时看向洋娃娃,这就叫共同注意,共同注意在语言和社交技能的发展上非常重要。
不指或少指,是说缺乏恰当的肢体动作,不会对感兴趣的东西提出请求。不会摇头表示不要,不会有目的地用手指。
不语或少语,特指语言发展方面的延迟。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低下,常用错“你”“我”“他”。不愿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对亲人无动于衷。
不当,这是指使用物品异常,相关的感知觉异常,语言发展倒退。比如有刻板的重复动作,比如只玩某一个玩具,玩很长时间,玩的时候不理人,而且兴趣狭窄。对疼痛、寒冷反应迟钝,对危险没有恐惧感,时常自伤。
如果对照完这些标志行为,你发现自己的孩子符合,特别是符合多种这样的异常行为,你就应该警觉了。需要到医疗机构去做筛查,可以通过系统测试,做出早期筛查和干预指导。
对孩子的尝试,家长不应过早干预,应给予恰当的鼓励;动员孩子帮忙做家务;选择容易掌握的竞技活动,让孩子感受经历失败后成功的喜悦。
当孩子遇到问题向家长倾诉时,不妨将以往的经历、挫折、失败和痛苦、所得的教训等,一一坦诚地讲给孩子听。
4、肯定孩子的强项和长处,并发掘及栽培他们的特殊天分,使他们尽展所长,贡献社会;
2、透过现实情境中的社交活动,如集体游戏、茶会等,示范和指引自闭症同学学习和应用社交技巧;
1、加深对自闭症的认识,体谅和支持自闭症儿童家长所面对的困难及挑战,避免因误解而怪责家长;
3、提供机会让自闭症人士融入社会,使他们能跟别人接触及沟通,克服自闭症带来的障碍和社会适应上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