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康自闭症连锁品牌

浅谈自闭症儿童的问题行为及其教育措施

发表时间:2020-05-20 03:54:52

  摘要:儿童自闭症是一种终生的广泛性发育障碍,是言语发展障碍、人际关系障碍、行为刻板异常、感知觉反应异常的行为综合症。自闭症患儿存在着社会交往 障碍,语言表达、理解和沟通障碍以及一些问题行为等。在实际生活中对自闭症 儿童的问题行为应采取一些教育和训练相结合的措施,如:克服自闭症儿童的沟 通障碍,对其进行语言训练及控制他们的不良行为等。 关键词:自闭症儿童 问题行为 教育措施 一、引言: 自闭症儿童也称为孤独症儿童,现今又统称孤独性障碍。它是一种广泛性发 育障碍,以社会相互作用、语言动作和行为交往三方面的异常及以三岁前发病为 特征。通常发生于3 岁之前,从婴儿期开始出现,一直延续到终身,是一种严 重情绪错乱的疾病。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学的进步,人们对自闭症儿童关注越来越多,对自闭症 发生的原因、诊断和治疗的研究也在不断发展,尤其是在矫正与治疗方面。患自 闭症的儿童需要同时发展的能力很多,不同能力之间彼此影响,在不同阶段所采 取的方法也应有所不同。对自闭症儿童的训练应该是针对个体所表现出来的行为 差异,根据患病儿童目前能力水平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多种方法综合运用,才 能达到较好的效果。本文总结了自闭症儿童的一般行为表现并提出了关于自闭症 儿童的问题行为应采取的一些教育措施,希望能为家长和教师对此类患儿的干预 训练提供一些帮助。 二、自闭症儿童的行为表现 自闭症儿童自从1943 年公布世界以来,它逐渐被人们所重视。人们也更加 关注地去研究它,自闭症儿童的行为表现在孩子与孩子之间有很大的个体差异, 并且随着发育,不同年龄也有不同表现。自闭症不同于儿童期精神疾病以及发育 障碍。自闭症的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交往障碍 自闭症患儿缺乏与人交往的兴趣和技巧。他们不能与他人沟通感情,不能理 解及遵从一些社会习俗。他们多数不愿与别人进行眼神之间的交流,不愿用眼睛 与其他人凝视。自闭症儿童对别人甚至包括自己的父母经常是不屑一顾。自闭症 儿童对于外界的刺激表现非常的麻木,严重者甚至是正常的身体和情感刺激,都 无法影响自闭症儿童的喜怒哀乐。他们的行为往往是不被他人所理解。这样就导 致了自闭症患者成为社会这个大舞台之上孤立的、无法沟通的角色。 2.语言表达、理解和沟通障碍 大约有50%的自闭症儿童没有沟通性的语言,他们从小就一直不会讲话, 几乎所有的自闭症儿童的言语发育迟缓。他们不会表达自己的意向,常用刻板的、 重复的言语,像鹦鹉学舌一样模仿别人的语言,缺乏与人一来一往交往性的言语。 他们常常表现为答非所问或重复别人的部分问句,语句出现严重的错误,分不清 人称代词你、我、他。言语的声调、重音、速度、节奏等方面异常,如缺乏抑、 扬、顿、挫等,显得平淡和生硬。自闭症儿童往往不主动同别人说话,其某些主 动性的言语可能是重复性的、机械的,而不是建立在理解基础上的。 他们尤其对象征性、概括性和抽象性语词的理解有更大的困难。例如:不懂 得好与坏、美与丑、朋友和敌人、爱与恨,不分喜、怒、哀、乐等。他们也不会 用手势、表情和姿势来表达那些想说的词句,因为自闭症儿童没有正确的言语可 用来表达自己的需求,所以使其常常发脾气,表现出极不正常的行为。 3.行为障碍 自闭症患儿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表现出一系列的问题行为。当他们的要求被拒绝或被要 求做某事时,他们会大哭大闹、乱扔东西,甚至躺在地上,以示抗议,有时即使未遭遇挫折 和不愉快事件,如在街上行走,他们也会无端地辱骂身边的行人,冲他人扔杂物或拧别人。 他们的问题行为也经常会指向自身,表现为一些自伤行为和自我刺激行为。自伤行为包括拔 头发、咬手、撞墙等,而自我刺激行为则是在情境中没有明显诱因的情况下,儿童频繁的出 现一些毫无意义的行为,如玩弄自己的舌头、模仿动作、边爬边叫。他们的兴趣狭窄,如有 的自闭症儿童对公交线路、火车时刻表、某一颜色或号码发生特殊的兴趣。 此外,有的患儿还可能有感知障碍,对环境中的物理刺激和事件常常表现出 过度敏感或反应迟钝。他们对于视觉和听觉刺激的缺乏反应,常使人们误认为他 们是瞎子或聋子,他们往往对疼痛、咸味和苦味有很强的耐受力,而有时他们又 表现的异常灵敏,他们能听见很低的声音,在正常光线下可能会眯起眼睛或皱眉。 有的还存在认知障碍、智力低下,抽象思维能力很差,少数患儿可能伴有癫痫发 三、对自闭症儿童问题行为采取的教育措施1.克服自闭症儿童的沟通障碍 要培养自闭症儿童与别人的交流意识,应当建立彼此信赖的关系,克服目光 障碍与身体接触障碍等。为了能够对自闭症儿童做到“对症下药”,必须了解他最 喜欢什么和最讨厌什么,以此来作为培养自闭症儿童的互动行为的限制与诱导 “工具”。家长及教师可以与自闭症儿童进行一对一的教育训练。通过谈话、安抚, 共同参与其喜爱的有意活动来增加自闭症儿童的信赖感。同样也可以利用自闭症 儿童的有利喜好来引起他的注意力,训练其能有目的的转移注意力。 2.进行语言训练 自闭症儿童普遍存在语言障碍。有的无法分清“你、我、他”。如将“我要吃 饭了”说成“你要吃饭了”。有的不能回答别人的问题,只是重复别人的问话或是 重复问题末尾的话。如问他“今天是星期几?”他只会重复“今天是星期几。”等等 对于自闭症儿童的语言障碍,只能是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制定针对障碍特点的 指导计划,及时纠正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错误,并且要经常提醒强调,才能让自 闭症儿童有充分的说准确话的机会。虽然对自闭症儿童的语言训练时间长,而且 可能收获甚微,但是只要坚持下去,会使自闭症儿童的语言障碍得到有效改善。 3.控制自闭症儿童的不良行为 刻板行为是自闭症儿童的语言表达与人际沟通的“绊脚石”。所以克服、避免 其发生刻板行为很重要,教育者要排除可引发刻板行为的条件,让儿童对刻板行 为逐渐地淡忘。教育者还要预告可能改变或影响情绪的事件,教导正确的情绪表 达方式。有的自闭症儿童在想要满足自己的某种需求或达成某种目的时,会有不 正常的情绪表现。如想要吃饭或是想要得到某种玩具时,他可能会大哭大闹、发 脾气。此时教育者不是满足他的要求,而是引导其正确地表达自己的目的,否则 会使自闭症儿童的无理情绪产生诱惑因素与恶性升级。 四、小结 对自闭症儿童的训练首先要重沟通。教师或治疗师必须先与患儿做好沟通, 让他们注意我们。喜欢我们,才可以去影响他,而要引起儿童对我们的注意,最 有效的办法就是投其所好。教师在指导自闭症儿童时,可以利用儿童喜欢的刺激, 设计成简单的活动,带领患儿去参与活动或进行实际操作,通过简单的活动,不 仅可以与患儿建立起良好的关系,也可由活动中帮助他们了解语言的概念,一旦 有了语言的概念,教学活动才可以进行。 另外,对待自闭症儿童,老师和父母之间也应保持沟通,共同建立孩子的教 育模式。老师与家长们持续性的教育和训练以及对孩子的期望,对他们是非常重 自闭症儿童的特点和程度不尽相同,激发自闭症儿童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注意力,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特殊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因人而异。只有抓住其 特点,有顺序、有方法的进行训练和培养,他们的能力才能有所提高。从事自闭 症教育的教师只要用心地观察学生,一定会找到适合孩子的最佳教育方法,使训 练取得更好的效果,尽快地使自闭症儿童回归主流,适应普通学校的学习生活。 参考文献: 《特殊教育学》.2005 《特殊教育学基础》.2006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3.华国栋. 《特殊需要儿童的心理与教育》. 2004 《特殊教育概论》.1998 《特殊教育》.2006 《让孤独症儿童走出孤独》.2005 中国妇女出版社自闭症儿童的父母怎么办? 捧着一纸孤独症诊断书,曾经关于宝宝未来的诸多美好憧憬顷刻间被晴天里的一声霹雳击得 粉碎。然而,逃避现实、怨天尤人无济于事,尽快采取积极的早期干预措施才是正道。 透视孤独儿父母心路历程 一旦发现宝宝患有孤独症,父母都会经历一个艰难的心路历程。主要表现为: 没有勇气接受宝宝患有孤独症的事实,错误地认为宝宝固执的行为仅仅是因为宝宝不听话,从而将责任归咎到宝宝身上,甚至经常打骂训斥宝宝。 不能正确理解早期干预的作用,一旦早期干预成效不大就丧失信心,对宝宝没有耐心,甚至放弃疗育。 总拿自己宝宝与别的宝宝比较,并因为这种比较而更加灰心丧气。特别提示:父母的心态直接影响宝宝早期干预的效果,因此,父母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 坦然地接受宝宝患有孤独症的事实极其重要。只有这样,父母才能以平和坚强的面貌面对宝 宝,并给予宝宝最贴心的照顾与积极有效的心智行为训练与指导,从而给宝宝一个相对比较 正常与快乐的未来。此外父亲的参与更是意义非凡,在早期干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矫治孤独症的手段 目前为止,在医学上我们还没有找到行之有效的治疗孤独症的方法,中西医在治疗孤独 症的问题上也存在不少分歧,因此,孤独症的治疗基本还停留在心智行为训练是最好方法的 认识上。目前比较常用的是洛瓦斯(Ivar lovaas)推广的应用行为分析法(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简称ABA)。 ABA 教学特点:将每一项要教的技能分成很小的步骤,然后一步步练习;反复训练每个 步骤,进行强化教学;通过提示帮助宝宝做出正确的选择;使用强化物及强化手段巩固教学 成果。 行为训练准则 从理解宝宝入手一般孤独儿父母可通过以下方式学习理解宝宝: 寻找和利用各种学习资源与途径 向专业机构和人员咨询、请教 参加培训班 查找和搜集有关参考资料 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的练习 与同业人员/其他家长广泛交流 给予宝宝正确的刺激基于孤独症宝宝的主要障碍是社会交往障碍,因此,训练过程中,如何让宝宝听懂指令、 理解发出指令者的意图,并做出正确的反应是训练的基础。在训练宝宝或与宝宝交往的过程 中,父母可以站在宝宝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给宝宝一些正确的刺激。给宝宝正确的刺激可 遵循以下步骤: 明确要做什么? 现在我应该做什么? 我现在说的是什么(指令)? 关于要做的事情我有什么感觉?(对宝宝来说是否难度太大?) 我所做的事情宝宝可能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宝宝的反应如何?)? 如何做到?(辅助) 确定完成某一任务的方法/步骤? 如何确认设想的方法/步骤? 这种方法给我什么样的感觉? 如果换一种方法,我有什么感觉? 发出指令的正确方法在日常生活中,任何一次与宝宝的接触都可以成为训练宝宝的极好机会。通过随时随地 向宝宝发出指令,可以有效地帮助宝宝建立正确的社会交往意识。 及时、适时 因为孤独症宝宝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因此在训练时要及时抓住他们注意某 一事物的瞬间发出指令,并帮助宝宝建立正确的反应,随后立即给予强化。比如宝宝正伸手 够沙发上的玩具娃娃,在宝宝没有够到玩具娃娃前应及时发出“拿娃娃”的指令,在宝宝对玩 具娃娃毫无兴趣前或宝宝已经将娃娃拿到手之后发出“拿娃娃”的指令就意义不大。 准确、扼要 由于孤独症宝宝大都有语言障碍,因此,在给宝宝发出指令时要考虑宝宝的语 言理解能力,准确、扼要地向宝宝发出指令。比如你想要宝宝将果盘里的苹果拿给你,如果 说“把果盘里的大苹果拿给妈妈”,那就超出了宝宝的理解范围。此时只要说“拿苹果”就 OK 必要性因为孤独症宝宝在理解语言方面存在困难,因此,给宝宝发出指令时,一些在 正常宝宝看来很简单的事情描述给孤独症宝宝就需要对某个简单的指令进行细分,以方便宝 宝正确理解。比如,给宝宝吃饭的指令就应该分解成“拿筷子”、“端碗”、“吃饭”……只有当宝 宝确实理解了吃饭这一指令的含义才可以省略某些步骤。 可实现性 给宝宝发出指令时要根据宝宝的实际情况,确定给宝宝发出一些他确实能够 做到或通过努力可以做到的指令,否则父母发出的指令就毫无意义。比如,宝宝连笔都不会 拿,就不要给他发出“画一个圆圈”的指令。 及时对宝宝正确的反应给予强化,对宝宝不正确的反应进行纠正,并反复加以练习。ABA 实例 目的: 让宝宝学习将玩具汽车给妈妈。 指令: “给我汽车”。 反应: 宝宝拿起玩具汽车,然后递给妈妈。 训练方法: 向宝宝发出指令“给我汽车。”指导宝宝拿起玩具汽车并将手里的玩具汽车递到妈咪手里。 如此反复,直到宝宝明白该对这一指令做出什么样的反应。一旦宝宝做出正确反应,通过奖 励及时给予宝宝强化。如果宝宝反应不正确,要及时纠正。通过反复练习可以逐步减少对宝 宝的提示,直到宝宝无需提示就可以对这一指令做出正确的反应。 训练注意事项: 细分训练步骤。细分训练步骤可以给宝宝成就感,提高宝宝训练的积极性与自信心。最初训练宝宝将玩具汽车交给妈咪时可以将整个步骤进行细分。比如妈咪给宝宝指令“拿汽 车”,指导宝宝拿起玩具汽车。然后,妈咪继续给宝宝另一个指令“给我”,指导宝宝将手中 的玩具汽车递到妈咪手里。 反复训练。如果宝宝对妈咪的指令做出了正确的反应,千万不要以为从此就可以万事大吉。因为当你下次再给宝宝同样的指令时,他可能仍然不明白该如何反应,因此反复的训练 仍然十分必要。 使用强化物进行强化。一旦宝宝对指令做出了正确的反应,要及时给予强化。最初训练时可以使用初级强化物,比如宝宝喜欢的食物、饮料等。随着宝宝一点点进步逐渐过度到使 用高级强化物,比如表扬、亲吻、拥抱等等。当教宝宝较难的技能时可以考虑使用最好的强 化物,即宝宝最想要的物品等。 提高训练的趣味性。在训练某项技能时,为了提高训练的趣味性,在反复训练几次后可以在中间穿插一些已经训练过的项目,然后再回到最初的指令,并且回到最初一个指令时不 给出提示。这样宝宝就不会觉得训练枯燥乏味,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宝宝的记忆力,巩固以往 的训练内容,并加强他对新旧训练项目的辨别能力。 特别提示 因为每个患有孤独症的宝宝都各不相同,因此父母在对宝宝进行心智行为训练的时候一 定要咨询专家,并针对自己宝宝的特点制定个别的训练方案,在此基础上坚持不懈地进行训

电话咨询
短信咨询
在线咨询
查看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