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儿童问题行为干预案例观察学习_基础医学_医药卫生_专业资料。自闭症儿童问题行为干预案例观察学习 小组背景 **市儿童福利院**家长俱乐部的会员,由社会残障儿童 家庭组成,儿童分别患有自闭症、脑瘫、唐氏综合症等症。 由于智力障碍和肢体残疾,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
自闭症儿童问题行为干预案例观察学习 小组背景 **市儿童福利院**家长俱乐部的会员,由社会残障儿童 家庭组成,儿童分别患有自闭症、脑瘫、唐氏综合症等症。 由于智力障碍和肢体残疾,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学习、 就业等,许多患儿家长虽经多方努力,仍未掌握患儿问题行 为正确有效的处理方法。鉴于这种情况,俱乐部社工特开展 家长互助小组,通过收集具体案例,运用相关的理论知识对 行为进行分析、讲解、指导,便于家长逐步掌握正确有效的 干预方法,使儿童以前不良的习惯做法不断得到纠正,促进 正确规范的行为的建立。 分析预估 社会工作采用观察法和焦点小组访谈两种形式对小组需 求进行分析。从焦点小组访谈中发现:一是服务对象因孩子 的特殊性,服务对象存在一种内疚和补偿的心理,因此对孩 子比较溺爱,对孩子的问题行为比较纵容;二是服务对象对 问题行为界定和认识不清晰,想从小组活动中获得一些关于 问题行为的知识,用来评估和了解孩子的行为。三是服务对 象对问题行为存在很多困惑,意识到问题的存在,但是不知 道如何去对问题行为进行良好的干预,解决面临的问题。四 是服务对象对于问题行为干预认识存在一些偏差,没有意识 到环境对行为干预的作用,服务对象在环境营造中所起的作 用。根据观察和访谈内容分析:服务对象由于孩子的情况相 似,故存在较多共同的问题,适合进行小组的学习辅导;由 于小组的定位是认知学习性质的,所以能改善他们对问题行 为的认识和了解,完成对问题行为的正向干预。 服务计划 (一)小组理念 互动小组模式理论,小组的目标在于小组成员的交互影 响,共同活动,分享情感。这一模式强调人与人的交互反应 关系,强调成员的互相帮助,强调个人必须从群体生活中学 习。 小组互动有助于个人形成良好的自我与发展健康的人格。 小组成员相互依赖并分担相互帮助的责任,有助于满足小组 成员娱乐、交往与感情交流的需要,也有助于面临共同问题 的人进行信息交流, 获得心理支持, 学习正确的态度与行为, 从而缓解个人的危机和问题,小组成员在小组中分享责任与 小组经验。小组工作者是服务对象与小组或小组与机构间的 居间协调人,他利用机构内外的资源,促进小组成员的互动 及调动小组成员的积极性与参与性。 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认为是探讨个人的认知、行为与 环境因素三者及其交互作用对人类行为的影响。社会学习理 论认为,行为是在对他人行为的观察和评价过程中习得的。 同时,该理论重视榜样的作用和强调自我调节的作用。获得 什么样的行为以及行为的表现如何,有赖于榜样的作用。人 的行为不仅受外界行为结果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受自我引发 的行为结果的影响,即自我调节的影响。自我调节主要是通 过设立目标、自我评价,从而引发动机功能来调节行为的。 问题行为干预中的正向行为支持小组强调大家一起学习,营 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有相同问题的家长能够相互交流学习 经验,组员通过观察他人学习啦进行自我调节,实现共同成 长、进步。 (二)小组目标 总体目标 以点带面、互相帮助,让更多的家长学会使用正向行为 支持方法,对自闭症儿童问题行为做出正确有效的干预。 具体目标 1.通过开展小组活动,让自闭症家长学会应对自闭症问 题行为处理的一种基本方法。 2.掌握自闭症康复训练的实际技巧以应对随时出现的问 题行为,确保不强化问题行为,然后找出原因积极干预正确 处理; 3.建立家长微信群沟通交流。以自己孩子日常发生的问 题行为案例,以 ABC 模式进行分析、讨论,使大家得到共同 提高提高。 (三)小组性质 认知学习小组 (四)服务对象 蓝手杖家长俱乐部家长 10 名 (五)小组时间 2017 年 5 月 2 日-6 月每周周二上午 9:30-11:00 (六)小组程序 第一节 首先,社会工作者向服务对象介绍本节小组内容安排, 收集收集孩子和家庭的基本资料,了解孩子障碍类型,调整 家长心态(家长心态会影响孩子的情绪) 。 其次,认识障碍特质,了解孩子的不易,站在患儿角度 思考其所需要的,学会夸奖孩子,不轻易对孩子说“不”, 坚持给孩子正向指令。 第二节 首先, 社会工作者向服务对象介绍问题行为定义、 类型, 行为的界定及描述;其次,行为 ABC 模式分析、确定问题行 为处理目标。 第三节 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一起对问题行为的功能分析、问 题行为的目的、 问题行为的成因与功能分析、 问题行为情境、 立即、前事、先兆、介入结果、功能假设进行学习和实践。 第四节 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一起对问题行为干预中执行支持 策略、处理目标策略的目的及原则、情绪曲线各个阶段的处 理原则进行学习;其次服务对象学习替代行为的建立,以及 如何改变有问题的行为进行学习和练习。 第五节 小组成果分享,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一起对小组后作 业进行分享和交流,结合小组学习内容运用到作业中,界定 问题行为利用ABC模式分析出前因后果找出行为背后的功 能,制定出恰当的问题行为处理方案并正确运用。 服务计划实施过程 本次小组的内容包括四种形式:①热身游戏,建立融洽 的氛围;②理论方法与技巧介绍,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 方法,让组员认识到问题行为及干预技巧;③小组作业,即 通过小组作业增加组员的理论运用;④讨论分享,组员对小 组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每次小组活动都贯穿 了以上至少三项内容,小组的气氛和成员反映都较好。 小组初期,虽然组员都是俱乐部的会员,彼此之间都认 识,但是社会工作者还是通过组员孩子基本情况介绍以及障 碍类型来促进组员相互之间的进一步了解。社会工作者在此 时扮演的是组织者、引导、统筹的角色,社会工作者带领组 员对小组的目标、内容等形成初步认知。 小组开始,社会工作者通过小组热身游戏引导组员进入 小组内容,讨论小组契约。社会工作者与组员一起就障碍类 型及特质进行讨论和学习, 增加组员对自我以及孩子的了解, 引导组员从他人的角度去看待所面临的问题,同时站在孩子 的角度去思考所需,通过情景再现的方式让组员看到其心态 对孩子情绪的影响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