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使孤独症儿童出现问题行为的因素有很多。家长或许都会发现,在我们对孩子的问题行为进行干预的时候,有时会出现孩子行为反复,越干预越严重的情况,这就使得家长陷入了一个怪圈。认识上不清楚导致家长无法正确的对孩子在家庭环境中进行干预。
在长期的接触自闭症孩子中,我们发现,所有的问题行为大致有以下四类,找到原因才能针对性地解决。
在他的自闭行为里,有一半是为了让自己舒服,达到了一个自我刺激的功能。就好像嘴上长个泡,孩子就总喜欢用手指去摸,直到嘴边起了个棱角,摸上去很有手感,孩子特别喜欢摸它,受到批评以后,克服一阵子就不去摸了。
我们的孩子可能就会出现类似的行为,比如他晃手的时候,身体觉得舒服。由于感知觉异常,自我刺激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绝对会存在,他们的感知觉和别人不一样,所以说他们要通过这种方式来满足自己,而这又特别方便,不需要借助任何外力,随时可以控制可以得到,所以自我刺激的消退是比较难的。
比如说有个孩子见到妈妈就爱往地上躺,只要一躺,他妈妈就来了,骂他起来。其实这也是一种关注,不要以为暴力关注不是一种关注,你骂他,揍他,只要和他有互动,这都叫关注。
有些家长认为只要惩罚就可以减少孩子的问题行为,其实我们的孩子比起正常孩子来说没有那么强烈的自尊心,痛觉也不敏感,所以打骂对他造成的刺激没有那么强烈。
所以说,一定要理解什么是关注,你去理他就是关注。我们要判断他因为什么原因发生问题,如果是想得到关注,就不要去关注他。如果你不去关注他,不去理他,他过一会儿就不闹了。一个行为是为了得到关注而发生,你就要记得,一定不要给他关注。
比如一个孩子打你一下,是想喝你的水,他去抢你的东西,推你一把,他其实不是为了攻击你,而是想要你的东西而又没有合适的方式来表达。
再比如说哭,他一哭你就给他糖果,那他反而会越哭越凶,因为他哭就是为了要得到糖果。
这个在我们集体课上很常见到,我们的孩子为了逃避任务,就会哭闹,认为只要一哭就可以逃避任务了,可以不上课了,可以不干活了,不做作业了,如果得到满足,你会发现他的问题行为越来越多。
自闭症孩子的问题行为大致是这几类,遇到相似情况时,还需要家长们耐心分析。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