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康自闭症连锁品牌

自闭症音乐治疗的表现及治疗指导原则

发表时间:2020-05-22 02:48:44

  自闭症音乐治疗的表现及治疗指导原则_专业资料。孤独症是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亚型, 是起病于婴幼儿期严 重的慢神经精神障碍。临床上多在 3 岁以前起病,以人际交往和语言发育障碍、 兴趣狭窄及行为方式刻板为主要表现。目前该病的病因不确切

  孤独症是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亚型, 是起病于婴幼儿期严 重的慢神经精神障碍。临床上多在 3 岁以前起病,以人际交往和语言发育障碍、 兴趣狭窄及行为方式刻板为主要表现。目前该病的病因不确切,缺少可靠的药物 治疗, 整体预后较差, 教育和训练已经成为目前国际上最为广泛接受的治疗方法。 音乐治疗是新兴的边缘学科,它以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运用音乐特有 的生理、 心理效应,使求治者在音乐治疗师的共同参与下,通过各种专门设计的音 乐行为,经历音乐体验,达到消除心理障碍,恢复或增进心身健康的目的。通过情 绪、 行为及思想观念上产生的改变,使他能对环境有更强的适应性,并得到心理成 长,获得成功的人生体验,从而提高生活质量。目前,音乐治疗在孤独症的治疗中 日益受到重视,也偶见报道,但缺少具体的操作指导原则,不利于广泛的推广。 作者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 总结了孤独症音乐治疗的临床操作指导原则。广东省 第二中医院针灸康复科刘刚 1 孤独症音乐治疗临床表现及具体指导原则 1.1 适应接受期 大部分患儿对音乐治疗的新环境表现出极度的漠视,一个人在 椅子上静静地坐着,不理睬周围的环境和事物。有的患儿对新环境没有陌生感, 依然重复着特殊的行为方式,如在室内不停地来回走动,转圈,或者拿着某个物 品不离手地摆弄。 少部分患儿对最初的音乐治疗环境表现出抵触情绪,拒绝在陌 生的环境里停留,表现出强烈的哭闹、尖叫。经过一段时间或几次治疗后,当患 儿发现治疗师和陌生的环境对其本人并没有伤害时,他会渐渐接收这个环境。大 部分患儿可以被五颜六色的打击乐器所吸引,但他们不会正确地操作,只会用简 单的方法制造出声音, 有的则满足于制造巨大的声响,或者钟情于某个乐器而抓 握在手中不肯放下。 即使治疗师努力地去教他如何操作,只有少数症状较轻的患 儿才能较快学会。 大部分患儿可以接受在背景音乐下进行活动,但大多数对音乐 的存在无动于衷, 少数表现出被音乐吸引的状态,表现为时而安静的倾听和特殊 的表情。经过一段时间后,治疗师可以发现患儿所喜欢的乐器,所喜爱和感兴趣 的背景音乐。 治疗原则: ①帮助儿童熟悉音乐治疗的环境,使其接受在背景音乐下进行活动的 治疗方式。②发现儿童感兴趣的乐器、音乐曲目。③帮助患儿熟悉并尽可能掌握 一些打击乐器的操作。这一阶段的主要目的是让患儿接触音乐治疗的各种元素, 建立治疗师和患儿间相互信任的人际关系。 1.2 音乐体验感悟期 在建立了患儿和治疗师之间相互信任的关系后,孩子一般 就不会抵制音乐活动了,虽然他们尚不能完全控制自己的情绪,有时也会有发脾 气和暴躁的表现, 但是从内心里他们还是接受这个活动的。有的患儿会用目光偷 偷的观察治疗师配合背景音乐的演奏。 症状较轻的患儿会有意识的观察并模仿治 疗师的活动。 治疗师和孩子也可以有身体和目光上的偶尔接触。当患儿熟悉或喜 欢的曲目出现时,他们往往会有很兴奋的表现,对于喜爱的乐器也乐于操作。音 乐似乎可以作为一种手段在患者和医生之间进行交流和沟通。 治疗原则: ①治疗师运用不同的打击乐器配合背景音乐进行演奏,所挑选的乐曲 要节奏鲜明,所运用的乐器要音色分明。②密切观察患儿的反映,一但其对音乐 治疗做出合理的反应, 则应立即给予奖励。③积极引导患儿运用打击乐器来模仿 治疗师配合背景音乐的演奏。④不阻止患儿运用乐器配合背景音乐自发性、创造 性的演奏,不要求其对治疗师的完全模仿。通过治疗师配合背景音乐的演奏,帮 助儿童理解音乐的感情色彩, 理解治疗师是在运用打击乐器的不同属性和节奏配 合背景音乐在进行演奏。与患儿建立进一步的信任关系。 1.3 主动交流期 此阶段患儿已经熟悉了治疗环境和治疗师的治疗手段,已经接 受了治疗师通过音乐所传达给他们的信息。 大多数患儿都急迫地盼望着每次的治 疗过程。 此时患儿对音乐曲目和打击乐器已经有了明显的偏好,他们会以行动来 表示他的偏好, 例如他们会主动更换背景音乐曲目的碟片、选择特定的乐器进行 演奏等等。 他们也会更加密切的观察治疗师的活动,也会有更加主动的目光和身 体接触。 有时候他们有试图控制治疗局面的行为举动,对于治疗师某些不符合他 们意愿的举动会主动加以阻止。 有时会自发的哼唱熟悉曲目的旋律。他们比以往 更加关注自己和治疗师之间治疗活动的协调性,有时会有主动的沟通交流行为。 操作原则: ①在乐器和乐曲的选择上更加尊重患儿的喜好。②在治疗过程中更多 地发挥患儿的主动性,引导他们来控制治疗的过程。③密切观察患儿的表现,积 极配合患儿的主动表现及意图。 充分发挥患儿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体 会到音乐治疗的快乐, 使他们乐于用音乐和周围的事物进行交流,也能够较正确 的表达他们的意图和想法。让患儿体会到交流成功的喜悦和快乐。 1.4 群体活动交流期 这是一个较难达到的阶段, 对于大多数孤独症的患儿来说, 他们的语言及社会交往能力存在着终生的障碍。 能够让他们和较多的伙伴共同围 绕同一个主题进行活动需要经过终生的治疗、训练和教育。治疗师可以尝试循序 渐进的使参与活动的人数由少到多逐渐增加, 通过集体音乐活动来增加患儿的社 会交往能力。 操作原则: 同上一个阶段。 通过音乐活动使患儿学会和其他人进行交流的手段和 方式,体验交流成功的快乐。 总之,运用音乐疗法治疗孤独症,疗效确切,操作得当无副作用。治疗的重 点首先在于患儿社会交往能力的提高,广泛兴趣的培养,在此基础上才能进一步 有语言能力的进步。 音乐治疗是一项涉及心理和行为的治疗方式,临床操作中必 须灵活掌握,不可拘泥于固定的模式,尤其是面对孤独症的儿童,存在交流上的 困难,就更需要很大程度上的耐心和爱心。当治疗活动遭到患者抵制时,且不可 强行进行,一定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找到新的突破口。引导儿童建立模仿行 为是进一步治疗的关键所在, 也是各方面学习能力提高的基础。如果能够同时运 用音乐治疗的其他技术方法则可以使治疗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激发患儿的学 习兴趣。同时配合结构化训练和 ABA 训练等方法则效果更加明显。根据作者的 临床经验,按照每周 1 至 2 次的频率进行治疗,轻型孤独症患者的疗效较好,可 以在 1 个月内见效, 重度孤独症患者的治疗周期则较长,一般需要数月才可以起 效。此方法不但适用于孤独症的治疗,同样适用于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精神 发育迟滞、老年性痴呆、帕金森病的治疗。

电话咨询
短信咨询
在线咨询
查看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