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康自闭症连锁品牌

1岁半时对声音不反应 宝宝可能患有孤独症

发表时间:2020-05-27 22:39:52

  4月2日是“世界孤独症日”,山西省康复研究中心主任许国瑞提醒家长,如果4个月时宝宝不会看着父母的眼睛微笑;6个月抱起宝宝时发现他身体僵硬、不愿与人贴近;1岁半通过目光和声音不能引起宝宝对事物的注意,家长们就得警惕了,须到正规医院及时就诊,查看孩子是否得了孤独症。“很多人以为这种现象是‘贵人语迟’,因此对孩子的异常没有足够重视,以至于耽误了孩子的最佳治疗时间。”许国瑞介绍,孤独症又称自闭症,主要表现为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兴趣狭窄和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近几年,随着关注和筛查的提高,被发现的孤独症患者越来越多。目前,医学对其病因无法解释,也无法彻底治愈。轻者经康复训练,能简单照顾自己;重者则依赖他人照顾,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从临床上看,孤独症发病于3岁前,等家长觉得不对劲时,往往已经错过了孩子发病的最早时期,因此也就无法及时诊治从而导致治疗效果不佳。针对山西省贫困孤独症儿童,国家有“七彩梦行动计划”贫困孤独症儿童康复救助项,该项目救助的是3—6周岁的贫困孤独症儿童,每年人均12000元康复训练补助,符合条件者可到当地残联申请。

  救助的对象是具有山西省户籍、经省儿童医院和其他三甲医院确诊的有康复需求的贫困孤独症儿童,年龄要求在3—6周岁。对于收费标准低于救助标准的康复机构,救助对象按照同机构其他儿童收费标准予以补助;对于收费标准高于救助标准的省级定点康复机构和民办定点康复机构,可适当收取食宿费,食宿费不能超过当地物价部门规定的普通幼儿园食宿费收费标准,且全年收费总额不得超过2000元。

  他们被称作“星星的孩子”,传说他们来自于遥远的星球,孤独地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沉默寡言。他们就是孤独症儿童。

  红色外套,大大眼睛,胖嘟嘟的小脸,头上还扎着俩小辫儿……她叫小乐乐(化名),一个漂亮可爱的4岁小女孩。无论谁第一次看到她,绝不会把她与孤独症联系在一起。

  但是,当你和她相处一段时间后就会发现:她不会说话,当你和她说话时,她从来不会看着你的眼睛;你主动和她握手时,她没有任何反应……“两岁到医院检查,医生说是孤独症,我觉得好笑,这么小的孩子知道啥是孤独?”在奶奶的眼睛里,小乐乐只是一个很安静的孩子,她从不说话,目光也不与人接触,喜欢独自转圈圈,有时会突然站起来一个人跑到窗边看风景,有时则会追着自己的影子来回跑动。

  其间,有人认为孩子是“贵人语迟”,但直到孩子时常哭闹、情绪越来越不稳定时,家长们才开始“认真”关注小乐乐,后来经过多方检查,小乐乐最终被确认是重度孤独症。

  医生解释了很久,小乐乐的奶奶才弄明白什么是孤独症。得知孤独症现代医学无法解释,无法彻底治愈,需要常年做康复训练时,全家人都崩溃了。小乐乐的妈妈离家出走,爷爷拒绝给孩子治疗,只有小乐乐的爸爸和奶奶坚持要给孩子看病。3个人从平遥来到太原,在省康复研究中心开始了康复训练。

  尽管有国家救助项目为小乐乐免去了康复训练费用,但是3个人在太原的房租、水电等日常生活费用,每月还得千余元。小乐乐的爸爸靠打工维持家用,照顾小乐乐的重任落在了年逾60岁的奶奶身上。“每天我要和孩子一起学习,这对孩子来说很困难,对我来说也不容易。”小乐乐的奶奶白天陪孩子一起参加课堂培训,不仅要学习用各种方式吸引小乐乐的注意力,还要学习教小乐乐看图片认识东西。奶奶说,最困难的应该是教小乐乐说话,白天康复研究中心的康复训练师教小乐乐说话时,奶奶就在一旁学习,一个发音的口型,奶奶总要学上四五遍,就是为了下课回家后能够自己辅导孩子。

  在老师和家长的努力下,虽然小乐乐的进步非常缓慢,但经过日复一日地康复训练,小乐乐逐渐学会了拍手、吃饭……“一个月前,我叫她‘乐乐’时,她竟然答应了一声。继续叫她时,她还会回应。”奶奶高兴地说,如今的小乐乐还学会了听音乐,听到音乐时,她会伴着音乐会兴奋地手舞足蹈。“对孩子也没啥别的期望,只要她能自理,只要她走在街上时大家不会用怪异的眼神看她,我就心满意足了。”小乐乐的奶奶说。“孤独症孩子如早发现,早治疗,他们在自理、沟通、自我意识提升方面会有很大的提高。”康复训练师聂丽霞说,对于孤独症孩子的康复训练不应该局限于康复机构和家庭,孩子最终要融入社会,所以社会应多给他们一些交流的机会,多给他们一些宽容,这些对于他们来说非常重要。“孤独症孩子需要更多关爱,只有拉着他们的手,才能带他们走出孤独。”

电话咨询
短信咨询
在线咨询
查看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