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能看到很多关于自闭症等心智障碍群体遭受霸凌的消息,总是为此感到心痛和无力,但,我们也一直在尽自己的力量去呼吁着,发声着,希望能改变这个社会多一些,再多一些。
因此当广东中山三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主任邹小兵教授在《自闭症之声》上看到这篇文章时,马上分享给了大小米编辑部,希望能让更多人知道,去了解这些曾受过伤害的自闭症人士的心声——
2012年,互动自闭症网络(Interactive Autism Network)的一项调查发现,在1167名年龄在6岁至15岁之间的自闭症儿童中,有63%的人在生活中曾受到过欺凌。
那些恃强凌弱的人,要小心你的所作所为,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你欺负的人将来会是什么样,他可能是世界上第二伟大的运动员,可能是比iPhones更强大的东西的发明者,也有可能会成为你的老板;他们还可能成为下一个贾斯汀·汀布莱克、阿姆、泰勒·斯威夫特或迈克尔·菲尔普斯……所有被欺负的孩子,将来都有可能在某个领域成为强者。
因此,要小心你对别人说的话和做的事,因为你永远不会知道被你欺负的人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尽管在高中被欺负的经历已经过去了几十年,但我依然记得清清楚楚。忘不了看到我的书被扔得满地都是的那种感觉,我记得每一句辱骂我的话。我记得,有人试图让我在同龄人面前感到卑微、渺小……
这些记忆依然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糟糕的是,它并没有让我从中获得去爱一个与众不同的人的信心。当一个人遭受暴力后剥夺他向外界发出的呼声,让他在沉默中倍受内心的煎熬,这太残忍了。
在你看来,对我的暴力在你离开的那一刻就结束了,但对我来说,这将在我的余生永存。在每一个毫无关联的时刻,随时都可能被触发你带来的痛苦回忆。比如,每当我听到“R”这个词,就会自动回到16岁的时候,听到一群十几岁的孩子用相关语言羞辱我的样子。
在我的人生经验中,我渐渐悟出了一条关于霸凌的想法: 霸凌者往往喜欢欺负那些他们认为不如自己的人。
但现实情况恰恰相反,霸凌者才是弱势的那一方,我绝不会欺负任何一个人,这已远远强大于那些欺负过我的暴力者。
因为患有阿斯伯格综征,我从小行为就有点不受掌控。我几乎没有朋友,一直都是孤身一人。作为一个非常敏感的孩子,当被别的孩子欺负时,我既不能回击也不愿意告诉我的父母。
十四岁时,我加入了军校学员的行列。这个组织成了我的新家庭,在那里我没有再被欺负,而是在不断提高自身能力的同时,也建立起了很好的纪律感。最后,我变得自信起来,再也不用面对霸凌了。所以我想告诉大家的是,自信对每个人都很重要。
你也许认为这只是在没有恶意的“打闹”,但在现实中,“打闹”带来的痛苦一直在我们的记忆里无穷尽的重复着,没办法消化。社会就是个等级丛林,那些普通人觉得“酷”的东西,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不可能做到的,许多标准实际上对我们来说也是荒谬和不公平的。
在没有经过不懈努力走出阴影之前,“一切都会好起来”这样的话对我们来说只是一种陈腔滥调,我们会像把一张纸反复揉搓得皱巴巴一样,重复这些让人痛苦的记忆。
没有人知道,我们一直像在战斗一样生活着,但不管如何,要记住:永远做一个善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