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康自闭症连锁品牌

孤独症儿童的心理特征

发表时间:2020-03-20 21:51:08


  孤独症儿童的心理特征 不懂 TA 的心理,还能做个好老师(家长)? 孤独症是心理疾病吗? 孤独症不是心理疾病, 但大部分孤独症人士会共患心理疾病, 或者说孤独症者共患心理疾病 比普通人高。 ASD 最常见的心理疾病是焦虑、抑郁,以及其它情绪和行为障碍,而且还会合并有一系列身 心障碍疾病,如癫痫、胃肠道疾病等等。 孤独症的心理问题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而且要足够早的引起重视!因为,心理问题既影响康 复干预效果,也是效果倒退、进一步引起其它共病的重要诱因之一。 孤独症的心理特征 这是一个很大话题,为了便于理解,本文只从认知、情绪和行为层面进行概括性叙述。 心理学研究发现,孤独症的实质性损害是神经系统,所以孤独症都存在认知障碍,表现在早 期的分享性注意和角色扮演行为上。 分享性注意是指与他人共同分享对某种事物的兴趣, 孤 独症儿童面对一种物品时无法与他人分享兴趣, 无法产生沟通, 这种障碍是孤独症的早期症 状之一。 一、认知特点 从注意、思维、语言等不同的认知过程来看,孤独症儿童的认知障碍是非常明显的,主要表 现在。 1、缺乏眼神的接触 研究表明, 从出生的第一个月起就可以看出, 那些患有孤独症的婴儿无法和父母或抚养者进 行眼神接触。对人脸识别不感兴趣,有的观察表明,三个月的孤独症婴儿尚不能区分人脸。 2、缺乏共同注意 共同注意是一种使用感官与他人分享喜悦/情感的社交能力,对普通儿童来说,大约 8~12 个 月的婴儿会显示出共同注意这一社会能力。比如,当他们看到可爱的玩具时,会用手指向那 些玩具,力图和他周围的人分享这种兴趣。 但是,相关的比较研究认为,大多数孤独症儿童表现出定向反射的迟钝,缺乏对一定对象的 指向和集中,注意的组织和维持能力差,也不能产生共同注意。另外,孤独症儿童在注意方 面的表现往往是非常矛盾的,有时对外界的刺激表现出漠不关心,有时又出现明显的“过度 选择” ,即面对多种刺激时,只能过度专注于其中的某一刺激,仅能对这一刺激作出反应。 比较而言,孤独症儿童更倾向于对物的注意而不是人的注意。 3、智力发育与感觉异常 孤独症儿童在智力发育方面 25%患儿智力正常,25%轻度智力障碍( IQ≤70),50%存在中重 度智力障碍( IQ≤50)。 孤独症患儿多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和社会适应能力明显落后于同 年人。但个别患儿智力发育呈“岛状”特殊现象,表现对音乐、绘画、计算和机械记忆有超 常的能力。多数孤独症儿童存在着感觉异常(大于 70%) ,如对某些声音特别喜好或恐惧、 有些则表现为对某些视觉图像的喜好或恐惧,患儿感觉迟钝,不喜欢被人拥抱或接触。 4、语言特征 在语言方面,尤其是语言沟通方面,孤独症儿童明显地表现出发育落后。有 50%孤独症儿童 不具备实用性语言,普通儿童在一岁左右开始说话,经过早期的训练,孤独症儿童可能在六 岁前开始产生语言。 孤独症儿童的音质、音量、音调方面常显示出与普通儿童不同。有的儿童说话像唱歌,有的 常发出怪声怪调。孤独症儿童的词汇多使用作为主、谓、宾等成分的实词,而较少使用连接 词、形容词和介词,常错用代名词,将“我”说成“你” 。在语用方面,最明显的特点是常 使用回复性语言或鹦鹉学舌性的语言以及隐喻性语言, 比如, 说 “楼梯” 是暗指到某处去玩。 在语言沟通的过程中, 对他人的呼唤缺乏应答性反应, 往往不能倾听他人的讲话, 难以发起、 维持和适当地结束交谈。 二、情绪表现特点 孤独症儿童的情绪看似“冷漠” 、缺乏情绪表达能力、情绪发展受阻、情绪分辨力差等是孤 独症儿童最明显的情绪特征,其次,孤独症情绪容易两极化,兴奋和消沉同时存在,第三, 由于缺乏主动与他人接触,也不愿意和父母亲近,难以产生情感,不能引起共鸣。 对新奇的事物,孤独症儿童缺乏应有的兴趣,孤独症儿童有时会表现出不适宜的、异常的、 激烈的情感反应,这可能与身体状况(生物学因素)有关,也可能与认知异常(心理因素) 有关,最常见的是交流沟通障碍导致情绪问题。 孤独症儿童的情绪不稳定,常有焦虑、恐惧和抑郁情绪,所以会在不同场合哭闹和尖叫,并 引发其它行为问题。 三、行为特点 行为特征是孤独症评估和观察的主要指标, 其问题行为较多, 孤独症有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 破坏、 自伤、 逃避、 攻击、 自我刺激和刻板的行为, 这是大多数孤独症儿童明显的外部特征, 美国、欧洲以及日本的心理学家把这些行为称为挑战性行为。 这些异常行为,不是主观态度问题,可能是他们异常的交流表达方式,由于缺乏交流沟通能 力,所以用行为代替沟通,所以加强沟通能力训练是消除行为问题的重要策略。 孤独症儿童的一般行为特点 1、刻板行为 刻板行为的表现是多方面的。 感官的刻板行为表现在可能反复地听同一种声音或同一首歌曲, 注视、抚摩同一样东西,认定某一种颜色或式样的衣服。学习刻板性表现在学习范围十分狭 窄,比如,长期只喜欢学习某一样活动,如排列卡片、计算数字等。对某一物品和人产生依 赖性行为,当自己喜欢的东西陈放的位置改变或丢失时,会感到极度不安。 2、自我刺激性行为 由于感觉异常和其它生理因素异常, 孤独症儿童不喜欢他人的接触和拥抱, 但会无意地产生 许多的行为方式,比如,摇头、转头、抓头等头部自我刺激,龇牙咧嘴和嗤笑等脸部自我刺 激,不断地搓手、摆手、洗手、转动手臂等手部自我刺激,除此以外,还有尖叫等其他类型 的自我刺激行为。 3、自伤行为 有的孤独症儿童伴有明显的自伤性行为。比如,撞击、咬伤等自伤性行为,吃烟头、废纸等 非食物的自伤性行为,这可能与其感知觉异常有关。 4、攻击性和破坏性行为 由于认知缺陷,孤独症儿童适应性差,交流沟通能力缺乏,导致明显的抗拒性行为,有的通 过打人、抓人、咬人等攻击性行为,来表达其需求,也有撕毁教科学、练习本、推翻桌椅凳 等破坏性行为,宣泄不良情绪。 再次强调!ASD 的问题行为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道德或态度问题行为,而是生理、认知和情绪 异常,特别是表达障碍而导致的不良行为!

电话咨询
短信咨询
在线咨询
查看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