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被称作星星的孩子。他们和同龄孩子一样有着明亮的眼睛,但是他们拒绝与人对视;他们和同龄孩子一样有着正常的听力,但是他们不理会来自于外界的声音。他们,还有一个称谓,叫孤独症群体。
据不完全统计,大约10000人中有15至20人有着类似孤独症的情况。由于不少家长出于自尊等多种因素,很多孤独症孩子得不到及时救治,错过了最佳治疗干预期,带来终生遗憾。
在临沂,有这么一家心系星星孩子孤独症群体的机构——橙太阳,是康健教育科技(山东)有限公司旗下重点打造的品牌,2020年也被罗庄科协评为“科技工作者之家”。康健教育科技(山东)有限公司以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为支撑背景,充分发挥北京师范大学的学科优势,挖掘优质资源,提供科研学术和专业技术的支持。主要业务分为特殊儿童教育、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儿童体育健康教育三大板块。
团队沟通以三大版块为依托,配备有相应的脑电信息处理技术师资、专业课程研发人、儿童心理学成长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以及资深特教个训师。共同打造“幸福科技教育”理念,为更多的孤独症家庭创造希望。
因为这个行业要求的是“跨学科的融合人才”,“既有脑科学的相关知识,又要有教育学、儿童心理学的相关知识。而目前,由于学科的跨度过大,懂脑科学的不懂教育,懂教育的不懂医学不懂脑电科学……而康健橙太阳所要搭建的平台就是去整合这几个不同领域内的专业精尖人才,共同为孤独症孩子服务。
那么,一个孤独症孩子来到“橙太阳”将会得到怎样的支持与关爱?据该机构的张丹青老师介绍,孩子来到橙太阳后,首先是综合能力观察,由评估师、个训师、家长等进行综合能力观察,给出孩子的课程建议以及社交游戏课(基础课)的干预方案,并持续将动态评估、方案调整延伸到入学就读以后。评估后,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孩子近期康复方案,与孩子的专属康复师进行沟通,同时机构会与家长沟通,尽快安排孩子入学。入学一个月内,制定出完整的干预计划,帮助家长了解儿童全方位的情况、机构的干预思路以及如何进行居家干预,以保证儿童的干预效率最高。入学后,持续跟进孩子在环境中的表现,纵观数据趋势,动态调整干预目标和策略。动态评估在孩子康复过程中会持续进行,并根据评估的结果,为每个孩子量身定制自己的“个性化课程方案”。
据悉,为使大众了解孤独症儿童,他们除了进行线上的孤独症宣传外,还与市科技馆一同举办了与孩子对视一分钟公益活动。与孩子对视一分钟,在普通家庭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但对于孤独症儿童家庭却是一件很具有挑战的事情。通过这次公益活动让大家感受孤独症父母的焦虑和辛苦。通过宣传,也使社会大众可以放下有色眼镜去接纳孤独症儿童。
今年5月橙太阳机构倡议并执行“影子行动”,所有橙太阳在职指导师、康复师为10组孤独症家庭提供影子老师服务。在关注公益、大力科普的同时,橙太阳机构还注重研发,努力为相关专业人员提供更好的研发环境,以更加专业的态度为更多家庭设计研发更加有效的干预康复课程。
橙太阳教育机构负责人郑江南介绍:“我一直秉持着教育的情怀,由科技农业转战教育领域看似跨界,实则有本质的相同,都需要静待花开,遵循规律,顺势而为。我们秉承诚信、专业、利他、理解、陪伴、接纳的信念为来自星星的孩子提供专业的教学服务,致力于打造一所有温度的学校,让星星的孩子能够有尊严、无障碍、有品质的生活……”
“请别带着有色眼镜去看来自星星的孩子们,他们是被上帝吻过的小天使,不歧视、不恐惧、不抛弃、不排斥,用爱融化他们的孤独,将温暖传递到他们的小宇宙。”橙太阳教育机构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