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康自闭症连锁品牌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孩子---世界自闭症日

发表时间:2020-06-18 17:06:49

  4月2日是第十个“世界自闭症日”。据估计,中国自闭症患者数量已超过1000万,其中14岁以下的儿童超过200万。自闭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每年以近20万的速度增长。自闭症(autism)又称孤独症,是婴幼儿时期的一种严重的广泛性发育障碍疾病,DSM-V将自闭症核心症状归结为三大症状:社交障碍,沟通困难和重复,刻板行为。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这类疾病的总称。人们把这样的孩子叫做“星星的孩子”——自闭症儿童,犹如天上的星星,一人一个世界,独自闪烁。

  可能大多数人对自闭症比较陌生。然而,自闭症患者越来越多,全球有约3500万人患有这种神经系统疾病。自闭症已经成为儿童精神类致残的重要疾病,随着发病率的持续升高,已经并将持续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社会和经济负担。自闭症一般在3岁前发病。有的患者在6—24月就表现出孤独症症状,但也有患者前期发育正常,在2—3岁时出现退行性变化,语言和社交机能丧失。对于自闭症的病因,人们至今没有确定。

  自闭症是一类多因素导致的综合征,遗传因素和各种可能的因素,如病毒感染、免疫异常、营养缺乏、重金属代谢异常、出生时父母年龄、父母疾病等。

  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指出,肠道微生物与自闭症关系密切。有研究表明,自闭症可能是由于胃肠道感染亚急性破伤风梭菌感染所致,可能是这种菌释放的神经毒素通过迷走神经传入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了神经递质的释放,从而引起了自闭症的各种行为表现,而抗肠道梭菌的治疗可减轻孤独症的症状。

  最新的一项研究也发现,自闭症患者肠道微生物中的细菌和真菌与健康对照存在差异。自闭症患者(AD)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相对丰度比对照组(NT)降低,而厚壁菌门(Firmicutes)与拟杆菌门的比值明显增加(见下图)。在具体的真菌组成方面,假丝酵母属在自闭症患者肠道中要比正常人高出近不止两倍,虽然如此,由于较大的分散值,这样的区别显著性不高。虽然念珠菌是最人肠道常见和丰富的属,但已有研究确实发现真菌生态失调可能影响自闭症。

  肠道微生物和肠道构成的“肠脑”和大脑之间构成了菌-肠-脑轴,肠脑可以影响大脑,大脑也可以影响肠脑,它们之间是双向互通的。大脑的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氏症、自闭症以及癫痫等都与肠道问题有着一定程度的关联。某些病人的脑部和腹部,往往存在同样的组织坏死现象。

  有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的发育过程与孩子大脑神经系统发育过程协同。婴儿的肠道菌群有自己的生长发育规律,婴儿出生后微生物逐渐定植,一岁左右肠道微生物趋于稳定,3岁左右与成人类似或一致。人类大脑也有类似的发育阶段。三岁左右既是肠道微生物发育的关键节点,也是大脑发育的关键阶段。

  出生方式会影响婴儿体内定植的微生物,剖腹产和顺产的婴儿其肠道菌群差异显著。不同的喂养方式也会导致微生物的差异,母乳喂养与吃配方奶的婴儿的肠道微生物构成显著不同。微生物从母亲传递给孩子的过程被打破就可能导致健康和大脑发育异常等一系列问题。而通过粪菌移植的方式干预自闭症,在改变肠道微生物组成的同时,孩子的自闭症症状也有所改善,再次证明了肠道微生物与自闭症的密切联系。

  自闭症的发病时间通常是三岁以内,关键时期是出生之前、期间或出生后不久,这正是孩子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研究发现,怀孕期间的各种影响因素都有可能影响孩子的神经发育,如怀孕期子宫感染和孕期并发症、接触化学物质、环境污染、围产期和产后健康状况等都可提高孩子患自闭症的风险。母亲孕期接触可卡因和酒精,病毒感染以及甲状腺功能减退等都可能提高孩子患自闭症的风险。此外,高龄产妇和父亲也要特别注意,父母生育孩子时的年龄越大孩子患自闭症的风险越高,并且祖父母晚育也会增加第三代孩子患自闭症的风险。

  对自闭症的诊断和预防可能并不需要等到孩子长大,而是在孩子出生时,孕期甚至在母亲怀孕之前就应该进行后代自闭症风险评估和干预。

  患有自闭症的儿童通常存在多种饮食问题,他们对味道、质地和气味等感官刺激极端敏感,并对吃的东西极其挑剔。自闭症儿童患有腹泻或结肠炎的比例远高于常人。如何让自闭症孩子吃好,喝好,这就不仅仅是营养的问题,还可能有助于自闭症的恢复。目前已经有多种饮食类型可供自闭症孩子考虑,其中包括特殊碳水化合物饮食,生酮饮食,无麸质无酪蛋白饮食等。

  既然,肠道微生物与自闭症关系密切,通过调节或干预肠道微生物可能能够对自闭症症状有所改善。最初,有研究人员用脆弱拟杆菌(Bacteroides fragillis)来处理自闭症样小鼠,发现小鼠的肠道通透性得到明显改善,自闭症样行为也有所改善。在自闭症儿童体内也发现了类似的结果。在给予10名自闭症儿童和9名他们的兄弟姐妹以及10名对照益生菌之后,自闭症儿童体内拟杆菌门/厚壁菌门的比例,脱硫弧菌属和双歧杆菌属细菌比例均得以恢复。

  另一项研究,给33名自闭症患者服用含有五种益生菌的胶囊和一种来自乳酸菌细胞裂解物的免疫激活剂21天后,88%的患者自闭症所有症状都有明显改善,包括语言沟通,社会交往,感觉和认知意识以及身体健康和行为等方面;48%的患者腹泻症状明显减少;52%便秘症状明显好转。

  还有研究给自闭症儿童每天三次服用含有三种乳酸杆菌,两种双歧杆菌和一种链球菌的益生菌产品四个月后,自闭症儿童肠道中厚壁菌门显著减少,拟杆菌/厚壁菌的比例得以恢复,双歧杆菌和脱硫弧菌属显著减少,而乳酸杆菌属细菌的相对数量得以显著升高。

  在给22位自闭症孩子服用嗜酸乳杆菌后,尿液中DA的含量明显降低,并且DA/LA也显著降低,同时,眼神交流,社会交往和反馈行为等自闭症的典型行为也明显改善。给伴有便秘的自闭症孩子服用四周的短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breve)后,便秘症状都得到了明显改善,排便频率增多、粪便硬度降低、粪尿失禁的频率降低,并且腹痛症状也减少了。

  为数不多的几项研究既发现自闭症患者肠道菌群的不同,通过益生菌干预了肠道菌群,可改善自闭症症状,表明肠道菌群异常可能是引发自闭症的因素。

  肠脑健康状况与自闭症,多动症等神经发育障碍类疾病关系密切,来测测孩子的肠脑健康状况吧。

  16,段云峰, 吴晓丽, 金锋. 自闭症的病因和治疗方法研究进展[J].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2015(9).

  22,程茜,益生菌治疗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展望,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17 Vol.32(2):125-128.

电话咨询
短信咨询
在线咨询
查看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