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康自闭症连锁品牌

这是不是自闭症日常详细生活习惯。我家宝宝情况。10月前发

发表时间:2020-06-20 23:53:59

  10月前,发育都正常,会对路人笑,会对视所有人,会走路,听音乐会跳舞,会爸爸爸爸无意识叫。

  3:玩风扇,小风扇转动直接摸不怕,大人碰到都疼,但是她会一直摸,我们拦下才不摸。

  4:吃东西,陌生人吃她会走近看,别人给她会接。去哪里看到吃的都拿,吃饭会自己抢碗自己吃,但是掉一地。什么东西都要自己拿手里才吃,喂只吃几次就想要手拿。

  5:指物,不会指要什么东西会牵手去,吃零食就拉到哪里哭,和奶就拉到奶粉前,想出门就拉到门前,看大人手拿不对又自己哭,无眼神对视。看到哥哥拿零食会直接伸手抢。

  6:想去哪里,会拼命拉你去,不去就大闹往后挺身,或者去半路中带她往回走也会大闹往后挺身,要东西一样不能等待,但是大人走她会起来哭着跟。

  7:在房间每天都爬座椅,爬楼梯,开柜子,扫把学扫地,拿瓶子线绕脖子上。有玩具但是不感兴趣。

  8:模仿,她吃零食都是直接摇落一地才捡多个抓手里吃。我会拿盒子捡,她也会学着捡往里放,但是完了又摇掉出来…会模仿一些喜欢的,拿袋子啊,水挂脖子,带帽子,写字的样子,大人水瓶喝水,按响玩具,手把手教几次也会学到。但是下次有时会有时不会。

  9:会学穿大哥拖鞋,学不会就自己大叫哭几下,或者别的东西不会就会拉我们大人手哭闹,看到别的小朋友玩车牌啊,人家停了会拉着我去,然后自己拿或者摸。

  11:会看小朋友玩,有时看别人追跑就会笑,别人追跑是偶尔会主动跟着跑。还会想抱一下她喜欢的那个小朋友。大姐姐做躲猫猫我抱着她会左右伸身找,但是必须她意识到,不然直接躲她没反应。

  现在问题就是,不爱对视,叫不理人,不说话,认知差,不听指令,不会指物,会牵手要或者抱她近自己拿,不学东西,教她也不看除了吃和玩偶尔会学。会走路偶尔张腿左右晃,大人指东西偶尔看,以前会拜拜拍手飞吻,现在只会拜拜还不看人,别人飞吻她会笑。语言没进步,爱拿手弹嘴唇,自己玩时会冒火星语但是不会一直说,说一次完了就不会说了。前面不爱出门,不给看动画片带去球场一次后,会拉你去,但是也只是爱乱跑爬高。什么都放嘴里。去超市喜欢坐推车,每次去都拉大人到车旁边,看到想要吃的,会马上起来不怕摔,自己拿。包装袋我们伸手会给我们拆,她吃东西,我们张大嘴啊偶尔会放进我们嘴里,或者我们伸手叫要偶尔会给,但是不对视。陌生要抱她会贴近父母,陌生人叫几下会喵一下,怕汽车喇叭声,鞭炮声,怕会找大人怀里,不合群。

  认知差、不听指令都是对人关注弱、回应弱的表现,认知不只是认识动物、蔬菜水果、形状等这些知识性的内容,还有其他解决问题的想法、思维的变化等都属于认知范畴的。孩子能互动的起来,是最好的,那就想办法带孩子玩,不要觉得别人家的孩子这个年龄都认识很多东西了,我的孩子还不会,但是你也要去看别人家的孩子也不是每天拿着卡片教会的,首先是玩、互动,跟爸爸妈妈的互动,这互动中练习对人的关注和跟随,期间就能包含很多认知的内容了。玩、互动要根据孩子的兴趣来,看孩子喜欢玩什么,也不用拿着孩子喜欢玩的去套是不是这样玩就不好,就是自闭的表现,你只要能按照孩子的玩法想办法让孩子跟你产生链接,和你玩起来,那玩什么都不重要了。

  今天戒掉动画片22天了,对视多了,叫名回头10能会5 6次回头看了,偶尔对人笑还是还是很少很少。但是还是不合群,无意识爸爸妈妈一直叫不停,生活物品什么都不认识,指东西叫她会拿,但是不能拿对,随便过去就拿。还是不会指物,和小朋友也是自己玩自己的,会看别人玩。抬手要打她,她会叫啊啊的跑,或者扁嘴。玩的时候那就是叫不应,装打也没用了。

  分享三个具体的锻炼方法,楼主在家时,可以将这三项技巧融入与孩子的日常互动中:

  当孩子出现问题行为造成他人困扰时,很多家长会想,除了直接阻止他这个行为以外,难道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吗?其实,确实还有一个更为有效的方法,就是用另一个行为取代他的问题行为。

  至于要如何引导孩子开始使用替代行为?我们可以先发掘孩子的喜好、兴趣、专长等,然后用他们喜欢的事物作为奖励,来训练他使用替代行为。比如说,孩子总是喜欢触摸别人的身体,我们可以先想一个替代行为,像是教导他,当想摸别人的时候,就要“把手放在口袋里”,之后他只要成功将手放在口袋内时,就让他玩他喜欢的玩具。

  透过观察,找出对孩子最具有影响力的事物,作为他的奖励。然而,要奖励真正发挥它的作用,还是需要让孩子明白并信任奖励的规则和可靠性,让他知道,只要有正面行为的出现,一定会得到奖励。

  自闭儿的偏执问题,会导致他们难以改变既有的行为,这使得他们比一般孩子还更难去调整问题行为,所以,在教导他们的议题上,循序渐进是很重要的。

  比如说,当孩子有伤人行为的时候,爸妈需要先试着找出他究竟为什么伤人?也许是因为他想跟别的小朋友表达些什么,只是他用错了方法。找出原因后,家长一开始可以先用温和坚定的口气,告诉孩子这样是不对的,应使用其他的行为来与同侪互动,若孩子仍未改善,接着可以逐步尝试其他方法,像是加重语气斥责、训练替代行为、或是情景训练教导孩子正确的目标行为等,让孩子渐渐转变。

电话咨询
短信咨询
在线咨询
查看地图